联华证券_线上炒股杠杆平台_炒股杠杆官网咨询

齐鲁晚报|高密前冢子头遗址:4000余年前“古城”竟有多道环壕

2月29日至3月1日在济南举行的2023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,高密前冢子头遗址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,由此揭开其神秘面纱。

考古显示,该遗址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,其中核心区约4.7万平方米,大致呈方形,四周被两重环壕(局部三重)包围。自大汶口文化、龙山文化、岳石文化至西周、东周约3000年中,发生重要的历史文化演进。

方形遗址被三重环壕包围,到汉代始淤平

高密前冢子头遗址位于柏城镇境内,属于传统胶潍地区。据田野汇报会,国家文物局2023年正式批准对该项目进行考古发掘,发掘单位为山东大学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,总负责人方辉,考古领队高继习。

前冢子头遗址最吸引人的首先是其布局。在它方形遗址的四周,由两至三重环壕,宽度大都在30—40米之间,环壕间有疑似“坝子”分隔,南、北、东三面有疑似通道或桥墩。环壕根据遗址形状,呈圆角方形,“箍”在外围,给人一种“固若金汤”之感。什么样的古聚落能够拥有如此配置的防御设施?

根据考古发现绘制的遗址效果图

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,如此古邑实在是令人心驰神往。这是一座真正的水上城邑,古今罕见。

根据考古发现,高密前冢子头遗址的这套环壕体系,部分为三重环壕设计,部分为两重。始挖年代均在龙山时期,部分借用了大汶口时期以来的自然河道。环壕体系构建成后,其内壕与中壕一直沿用至岳石文化时期和周代,且各期都有疏浚。本次田野考古会上,关于内壕与中壕之间的关系引起考古专家的探究兴趣。

前塚子头环壕至汉代时已经淤平,其后出现汉代路面和排水渠,到宋元时期,出现路面和耕土,到明清时期成为耕地。

记者采访中注意到,对于高密前冢子头遗址,考古未提及“古城”,反而强调“暂未发现明确的城墙”。对遗址的性质称之为“聚落”,而非“古城”“城址”。考古队领队、山东大学高继习老师在汇报中提到,环壕之间的土坝未见夯筑城墙的痕迹,推测为先民开掘环壕时,堆放淤泥所形成。

不过,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当即指出,古代城池的构筑有多种方式,夯筑是其中之一。根据常规经验,泥土在未经夯打的情况下,“一场雨就有可能将坝冲没了”。主张继续寻找,就很可能找出当年的筑城痕迹。

遗址三千年文脉连绵,填补历史空白

高密前塚子头遗址位于古代南北、东西交通要道处,较早文化遗存来自大汶口晚期,共发现174个,包括灰坑127个,房址2座,井1个,沟10个,柱洞27个,垫土4个,墓葬1座,台基1处,活动面1处;出土遗物包括镂孔陶豆、陶鬶、陶壶、陶鼎、大口尊、高领罐、龟形陶响器、玉锥形器等。另有房址、窖穴等。

出土龙山文化陶鼎

前冢遗址处于沂沭河交汇地带,处于重要交通区位,遗址内出土的玉锥形器,可能是南北向交通大通道的遗物。

出土玉器(推测为文化交流所得)

发现龙山时期遗迹260多处,包括房址、灰坑、沟、居址葬、烧土面等,出土陶器器型有陶鼎、盆、罐、甗、豆、杯、鬶、匜、尊、器盖、纺轮等,种类丰富。另外,发现蛋壳陶高柄杯残片、白陶鬶残片等,比较亮眼。

上有刻纹的龙山文化时期鼎足

龙山文化居住区内发现墓葬5座,其中4具为2岁以内婴儿,一具为少年。其中少年墓主发现时略呈侧肢,可见埋葬时上肢扭曲,被人以一具残陶甗覆面。对人骨测年显示,其距今约4300年至4143年间。

龙山文化居址墓葬内的成人

该片遗址到岳石文化时期依然热闹。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处圆角方形半地穴式房子,面积约40平方米,其底部活动面上尚保留较多遗物,如完整的尊形器和中口罐等。该时期的另一处文化遗存按照坑内堆积分为四层,其中发现疑似先商文化鬲裆部。

据考古领队高继习介绍,岳石文化遗存的发现在胶河流域尚属首次,填补了该区域夏代东方夷人文化的空白。环壕有岳石文化时期疏浚使用的迹象,参考考古中发现的较大规模岳石文化时期房子,说明当时本遗址可能仍然属于胶河流域重要的中心聚落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遗址发现岳石至周代遗存,却基本不见珍珠门文化陶片,对探讨该区域周代与土著族群关系(夷夏互动)颇具价值。

高密前冢子头遗址进入周代仍占据区域重要地位,发现一座西周早期大型建筑的基址基槽部分,其面积接近150平方米。发现东周时期遗迹139处,包括灰坑、沟、井、台基、房址、柱洞、灶、路、活动面、祭祀坑等。少量春秋时期,多数为战国遗迹。

周代祭台呈现“神圣空间”

高密前塚子头遗址在进入东周时期后,似乎进入一个祭祀活动活跃时期,出现高等级西周时期台基、战国早期台基、战国中期台基并立密布的情况,且与祭祀活动相关,形成一处聚落内的“神圣空间”。

其中,较早的西周台基(编号TJ12)面积大,接近150平方米,基坑深,制作规整,工程量大且形制特殊,在台基的表面,未见柱洞、柱础等设施。它的建造,可能与西周早期周人经略东方的路线有关,或许就是当时周朝大军征途或归程中的祭祀会盟之地;建于战国早期的一座台基(编号TJ1)上部同样未见柱洞、柱础或墙槽等建筑物痕迹。这座台基东坡,留下十多层生活垃圾倾斜堆积,有鲍鱼壳、牡蛎壳、文蛤壳等海鲜品遗存,多种动物骨骼以及残碎器皿,显示台基上经常举行宴饮活动,场面丰盛。

周代台基周围出土,疑为祭祀宴饮所用的器具

在TJ1发现疑似相关的大型陶甑等公共活动器物,大型炊具在祭祀场面中占据显要位置,应属于仪式环节组成部分。以上这些特征都显示其应具备礼制建筑属性,或为祭台,或与会盟仪式,或具备综合功能。

超级大型陶甑

一面是酒山肉海,另一面的情景则相当残酷,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处墓葬,此墓无规则墓坑,无葬具,无随葬品。共7具人骨分三层置入,头向西,埋葬姿势杂乱,有些骨骼丢失。鉴定为青壮年男4人、女2人,另有未成年人1名。死因不详,疑似非正常死亡。

7人墓,显示为非正常死亡

根据相当的出现时期、位置关系,高继习领队提出,上述7人墓葬可能为某座战国中期台基的关联祭祀坑。

总之,位于遗址核心区东南部的发掘区,在周代少见居住遗存,反而以大型公共祭祀台基为主,具有“神圣空间”的属性。联系到周代齐国采取的是“因其俗,简其礼”的政策,因而齐地保存有八主信仰等复杂多样的祭祀对象及礼仪,考古队倾向认为,前冢子头发现的两周时期的台基遗存应该与这类祭祀礼仪有关。

西周时期,胶河流域属于“大东”莱夷之地。史载周王朝对齐、鲁、莱、莒的统治采取了不同策略。西周早期周人在此兴建大型台基,对研究中原王朝的东进,以及周王朝与莱国关系提供了新材料。(文中所用图片据会议资料)

(来源:齐鲁晚报) 编辑:李晓燕

台基遗址冢子头岳石龙山发布于:山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